導演張作驥的作品《忠仔》,是讓連奕琦決心拍電影的啟蒙,「我很震撼,覺得那就是鄰居的故事,以前看《賭神》,沒想過電影可以那麼寫實。」連奕琦日後的作品多為寫實風格,散見他的生活與喜好,也貫穿著他為人的親切。
《痴情男子漢》正是如此,換個說故事的方式來分享一個愛情喜劇,隱約透露連奕琦的成長軌跡,包含從小看的《鐵獅玉玲瓏》、《天天開心》及難忘的經典《猜火車》,「《猜火車》的生活離我們很遠,但我相信英國就是那樣。所以,希望這部片(指《痴情男子漢》)有點誇張,明明畫面跟生活有距離,但有些味道是進入的,能讓觀眾相信。」他想創作一部風格化卻有標誌性的作品,看來他是做到了。
接下來,他想挑戰奇幻片如《魔戒》,為什麼?「從小看很多台灣民間故事啊,道士弄帥一點就變哈利波特。」他很幽默,幽默中讓人再次讓人看到他對生活的緬懷,或者說,是充滿感情的紀錄。
人才、資源出走中國又怎樣?我們還是可以拍片,拍就對了!
連奕琦還有很多要嘗試與獲得,站在當代台灣電影的浪頭上,他點出幾個問題,同時也能供同行或想進這行的人反思。
最重要的莫過於人才斷層。這次拍《痴情男子漢》,他大量起用新演員,正是因為20歲出頭的演員不好找。
中國市場崛起太快,台灣影視製作萎縮,來不及培養下一批幕前、幕後人才,一部作品沒有明星,就少了號召力、賣不好,彷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,但就算這都是既成事實,連奕琦持積極態度,溫吞卻堅定地說:「現在避不掉的是出走中國問題,但不管這些,我們還是可以拍片。」
「『人才外流』乍聽很令人焦慮,但重點是我們可以幹嘛?應該趕快開發案子啊!直接刺激整體產業運作。台灣的好處是自由,怎麼善用這個自由?題材很重要,像《紅衣小女孩》,刺激大家可以做不同思考。」
做國片固然辛苦,加上台灣電影沒有保護政策,連奕琦無奈,我們的對手除了自己,永遠就只有好萊塢,儘管如此,我們還是可以去衝破現狀,他的方法是:「拍就對了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