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手傳媒
影人專訪
專訪演員鄭人碩:每次演出,都是咀嚼生命的過程
拍手編輯部
2,084
2022/04/11

站在百位臨演中,鏡頭裡的鄭人碩是邊角上失焦的一張臉孔。

當臨演的日子每天被罵,反骨如他,矢志要讓罵自己的人,再沒話可罵。於是,他不斷調整,非科班出身無表演理論可尋,鄭人碩就發揮在社會生存習得的技能:觀察、試錯、調整、發問,反覆土法煉鋼。

爾後,師從導演虞戡平、張作驥,從零開始,做了多年幕後工作人員,當過燈光與製片,那些不是演員的日子,鄭人碩持續觀察,慢慢找到觀看表演的視角,練成屬於他作為「方法型演員」詮釋角色的方式與邏輯。

「因為我是方法型演員,我沒有學校教的那一套系統,揣摩角色時我會去找那個角色的『原形人』。」要演刑警,鄭人碩就去跟真的刑警聊天;要演角頭,那段日子,他日日與道上兄弟搏感情。

他直言,學校教的是大方向的概念,有些人讀完理論,卻不知道有沒有真正消化,得等實際成為演員後,才會開啟咀嚼的過程。之於鄭人碩,表演的養分來自生活,透過與角色的原形人相處,他咀嚼生命,創造角色。

吃蛋糕的一萬種方式

從臨演逐漸站到主角的位置,鄭人碩認為,表演的目的當然可以是單純地娛樂大眾,哭哭笑笑,發洩情緒,不過,作為一個演員,他堅信,表演能為生命帶來啟示,不論是以正面或反面的形式呈現。

「我演《醉生夢死》時,觀眾或許能看見,一種對愛的掛念、執著與模糊,會讓自己犯下很多錯、付出代價,愛可能是這樣的一種存在。《人面魚》裡的虎爺代表人心的一種執念,也是要讓大家知道,適時的放下,才能找回生命裡的平衡。」鄭人碩清楚記得、解釋演過的角色。

「我自己是以這樣的心態去做表演,有些事反覆觀看,可能就會在其中得到反思。表演、戲劇如果能讓你理解,吃蛋糕不是只有一種方法,那就好了。」

這次鄭人碩出演驚悚懸疑作品《我是自願讓他殺了我》中的刑警「周行」,不時會思考正義與愛的定義。鄭人碩形容,周行是個實事求是的人,當受害者是自己心愛之人,他該如何看清真相,找到真正的正義?「到後來,周行這個角色也像在剖析愛,他執著的愛,到底是不是真的愛呢?」

正因劇情不斷反轉,複雜的故事線交錯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。周行一角在多場戲中都被蒙在鼓裡,為了真實演繹角色的情緒,鄭人碩在拍攝期間,皆丟本演出。「你要怎麼演『被騙』?我必須真的被騙,才能很真實地去反應。」「丟本」不代表該做的演員功課不做,鄭人碩解釋,事前該做的演員功課、劇情支線與每場戲的台詞,他都熟讀。重點是到了現場要敢於丟掉準備,「熟讀的東西只是幫助自己建立戲的地基,那個角色、那場戲要怎麼生長、怎麼被演出來,都在地基上延伸,我不能完全依靠劇本。」不緊抓準備的功課,才能讓表演自由流動,驚喜渲染。 

在每個角色丟入真實的自己

《我是自願讓他殺了我》的導演詹淳皓曾說,找鄭人碩演周行一角,是從他的演員特質上看見「真實」。先前拍攝《同學麥娜絲》時,鄭人碩也曾感謝導演鍾孟宏、黃信堯讓自己「很真」的東西歸位。

那個「很真」的東西是指什麼?鄭人碩首先反問:「你敢不敢面對自己?敢不敢在角色裡丟入真實的自己?」

他認為,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真實樣子,那是人與生俱來的習性、獨一無二的個性,「當你願意以自己的真實習性去做角色投入,那你演的每個角色看似不同,卻會產生一個慣性,或說相似之處,那個就是真實的東西。」因為是「你」,即使每個角色看似天差地遠,卻能從中發現一個演員的細節,正是如此,表演得以更細緻而耐人尋味。

要在表演中投入更多的「自己」,得先經歷自問「我是誰」的課題。「面對他人很容易,要真實地面對自己是很難的。」面對以後,願不願意在表演裡揭露自己心底的想法、真實的個性,又是演員的另個難題。

隨資歷與生命經驗疊加,演員對表演會產生不同的理解,進而看見不同階段中,自己即將面臨的挑戰。在各式各樣的難題裡,鄭人碩始終心懷虞戡平的教導:「堅持己念、身段柔軟、將心比心。」

十二字說來簡單,要在人生裡實踐與參透,鄭人碩直呼困難,十幾年下來,仍在學習,仍在每次的人生經驗裡,思索這些字傳遞的哲思。

這些年,身邊也不乏朋友勸說改行,好獲得更穩定的待遇,當外在世界不斷傳來與自身堅持、所愛相悖的雜音,該如何堅持己念?一直堅持是對的嗎?他也曾經歷這樣的自我懷疑。「但我受的教育是電影導演的訓練,那是我的養成、我的養分,我就會繼續遵循,去演繹表演,理解創作。」

個性海派的鄭人碩,常在拍片現場與新演員、實習生或拍片助理分享自己對表演的看法與經驗,他笑說,常因這樣被罵;不過,正因自己是從零開始的人,他更能理解對這行抱有熱情、渴望學習的心情,而他能做的,也只是不吝分享,能不能幫上忙,也不曉得。

「多問多聽,就算曾經歷迷茫、懷疑自己信念,最終你會慢慢理出自己的路。」

持續觀察,品嚐生命,你終會找到屬於你自己,吃蛋糕的一種方式。

採訪、撰稿:吳孟倫

編輯:呂嘉薰

攝影:楊雅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