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百位臨演中,鏡頭裡的鄭人碩是邊角上失焦的一張臉孔。
當臨演的日子每天被罵,反骨如他,矢志要讓罵自己的人,再沒話可罵。於是,他不斷調整,非科班出身無表演理論可尋,鄭人碩就發揮在社會生存習得的技能:觀察、試錯、調整、發問,反覆土法煉鋼。
爾後,師從導演虞戡平、張作驥,從零開始,做了多年幕後工作人員,當過燈光與製片,那些不是演員的日子,鄭人碩持續觀察,慢慢找到觀看表演的視角,練成屬於他作為「方法型演員」詮釋角色的方式與邏輯。
「因為我是方法型演員,我沒有學校教的那一套系統,揣摩角色時我會去找那個角色的『原形人』。」要演刑警,鄭人碩就去跟真的刑警聊天;要演角頭,那段日子,他日日與道上兄弟搏感情。
他直言,學校教的是大方向的概念,有些人讀完理論,卻不知道有沒有真正消化,得等實際成為演員後,才會開啟咀嚼的過程。之於鄭人碩,表演的養分來自生活,透過與角色的原形人相處,他咀嚼生命,創造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