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身為一個演員,電影院,是我感到最自在的地方。」
「身為一個演員,電影院,是我感到最自在的地方。」
攝影:溫子揚╱背包:ES TIEN Backpack
這臉孔看上去好面熟,是王大文?亞當山德勒(Adam Sandler)?還是班奈狄克·康柏拜區(Benedict Cumberbatch)?一組五官的相似範圍能跨足英、美、台,反而讓這張臉更讓人難忘,他不是誰,他是他自己,許時豪。
從洋芋片廣告走紅,在廣告、MV、電視、電影中都能看到許時豪的瞇瞇眼,不過,大眾少知的是,他其實也擔任過編劇、選角,在幕後工作走了一圈,現在,許時豪眼睛發亮地宣布:「我要回來當演員。」
專注投入演員表演,沒有你想像的容易,現實面就足以證明這是個重要的決定,因為你得認清自己可能無法賺(大)錢。
這也是許時豪開始接觸編劇的原因之一。
推了推臉上的細框眼鏡,他笑說,「我想寫一個劇本讓自己當男主角、給自己工作。」當演員收入不穩定,他無奈怎樣才能開源,也不讓工作能力退步,本來就喜歡文學創作的他,在朋友鼓勵下踏上編劇之路。
許時豪第一個編劇作品為《消失的容顏》,後來改編成長片,拍成公視人生劇展《臉盲》,也如願當了男主角。之後,又陸續跟朋友共同完成《偷窺心事》、《人生浣腸》等劇本,他享受創作的過程,享受靈感噴發、人物在筆下充滿生命的奇幻感,也寄託自己對人生的想法、對生活的觀照,甚至是無法實現的想像。
他寫著寫著發現,創作劇本的樂趣跟學生時代在《無名小站》發表短篇小說大不同,不只在跟自己說話,而是愈來愈清晰想對讀者、觀眾說的話,把對話從內心推展到外界。
除了寫劇本,2012~2016年將近4年間,許時豪也擔任戲劇選角,推薦演員、找臨演、聯絡臨演、開發素人等。
一般大眾看到的多是完整呈現的戲劇,頂多還有剪好的幕後花絮,讓你對著喜愛的演員NG畫面咯咯笑,然而,這都是包裝過的流暢幽默,或許還是不太了解幕後需要多少人員協力。選角這份工作,是一齣戲的幕後靈魂,可能塑造出一位明星、一個標籤、一股風潮,也可能為一部戲畫龍點睛,因為沒有適當的演員,就無法把劇本精神說透,甭說讓戲劇真正到位。
許時豪說,素人開發非常耗時,但成就感很大。他彷彿打開話匣子,回憶曾為了找8~10歲的小朋友臨演,帶著一票實習生在西門町、科博館、遊樂園等大海撈針,花了整個下午,搜集到600多人填單,百餘人試鏡,最後能用的不到10個。
可是,若這10個當中找對1個,選角就立功了,只是這個功勞通常反映在觀眾對戲劇或角色的喜愛。
即使領的錢不多,許時豪還是覺得當選角很開心,能碰上素昧平生卻厲害的演員、把人放在對的地方,他甘之如飴。「我喜歡問現場工作人員覺得角色演得怎樣,若他們肯定,我就覺得好爽,因為我信任的人被看見,我看對人了!」
是否曾覺得角色很適合自己?許時豪搔了下頭,表示當選角時不會想參與任何角色,唯獨擔任公視人生劇展《曖昧時代》的選角時,第一次身兼男配角,飾演魏如萱的男友,同時準備兩份功課。不會錯亂嗎?他反而怕在場人員不知該視他為演員還是工作人員,「因為演員通常被照顧地很好;但工作人員必須被批評、要求,甚至是指責,」這也是他走入幕後的深切體會之一。
他坦言,因為當過選角,能看到演員本身看不到的事。
有時演員較自我中心,簡言之就是化繁為簡地看太重,想很多如「為什麼我的表演導演不愛?」、「為什麼沒有選我?」許時豪苦笑,當過工作人員才知道,沒選上一個角色可能有太多因素如檔期、價錢等陰錯陽差,演員應放下「為什麼沒被看見」,把執著用在精進表演。
學講究自然、寫實的梅式表演法出身的他,過去很排斥接演偶像劇,認為演起來很敷衍、浮誇、不寫實,如今心態也大轉變,皆能欣然接受,並樂在其中。
「做過工作人員,發現演戲的重點是把重點丟給觀眾,讓觀眾相信這件事(指戲劇想傳達的理念)。」
現在的他認為沒有唯一的表演方式,只有放下對「什麼表演才是正確」的困惑,去思考究竟要透過戲劇帶給觀眾什麼、去引起什麼共鳴。
看到這裡,你可能會覺得,既然許時豪在幕後工作心得那麼多,何不繼續深耕?答案來自一個自我提問:「現在就要這樣子了嗎?」
許時豪承認,身兼選角跟演員,若又得花時間去面對劇組的人事紛爭或商業利益,著實會瓜分不少準備角色的心力,也容易演得不夠盡興,不管對哪一方都不好。
「我想放下,我覺得自己可以做更多好表演,」我們看得出他不想得過且過,誠如已故的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的人生哲學:「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,就功德圓滿了。」許時豪不想當個半調子,他要專心當演員。
用新姿態回到舊崗位,許時豪儘管看起來老神在在,內心卻千頭萬緒,「但比較緊張的還是收入部分,」渾身喜感的他,又以一句話沖淡了嚴肅。對於演員的功課,他顯得從容,因為一切都要視角色內容而定。
「有的角色以演員本來的狀態出現,愈輕鬆、效果愈好。」他以前會寫角色自傳,發揮角色故事,現在則做文本分析,從劇本找線索,自問角色會做什麼事?擺什麼動作?或許跟當過編劇有關,他更懂得調整視角去看戲劇,巨觀而聚焦,縱覽全局後瞄準核心,去思考可以幫角色加點什麼來輔助整部戲的發展,他津津樂道,有時會得出劇本以外的東西,連導演也覺得驚喜。「找出你跟角色的共同點去加東西,包含自己的魅力在角色裡,這個角色才獨特。」一番話說得謙和,卻難掩他的自信和專業。
演員在片場跟工作人員零互動,時有所聞,但許時豪相反,連沒戲時也愛跟擔任工作人員的朋友混在一塊,不光是因為他欣賞朋友的想法,這也是他維持演員狀態的基礎。
他直言,跟大眾、工作人員接觸是演員的工作之一。講白點,一個演員必須維持能見度,「我們不知道戲會從哪裡來,這行人際、推薦很重要,」他難為情地承認這就叫「刷存在感」,反過來想想,倒也覺得幸運,剛巧能與這群朋友合拍,激盪出更多於公於私都精彩的思想火花,他感觸十足地表示,除了埋頭把戲演好,人際關係也要用點心。
「每個階段都有新的信仰,」參與一齣戲的雛形到結束,新舊觀念會交錯融合、會衝突、會重新建立成新習慣,或回到最初都好,因為走過那麼多,他把自己舖成一張平滑的白紙,接納更多、嘗試更廣,就算被定位成諧星也無妨,如今最希望把一個平凡人物演好,演到被記住。
千帆過盡,終於要迎來人生的坦途了嗎?沒人能說準,確定的是,挾帶幕後的豐富經驗強勢回歸幕前,讓人更加期待未來的他。哪天你若對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角色留下深刻印象,認真看一下,那個演員或許就是許時豪。